明夷工作室-320578427 685610146590717 239646353017032060 n

臨床心理工作紀錄:世新大學授課

by 可玟

受邀至世新大學,和社會心理系大三學生分享臨床常用的兒童心理測驗工具

花了三個小時認真和大家介紹了
-如何評估嬰幼兒兒童青少年的發展、認知、適應功能,
-常見轉介原因(自閉症、ADHD、學習障礙、情緒疾患、投射測驗等等)會做的評估
-加碼分享了心理師這份工作、觀點與生活。大家聽到幾乎沒有兒童心理師沒被個案打過都嚇了一跳(疑)

先講結論,大學生好可愛_(´ཀ`」 ∠)_

眼睛閃亮亮的超認真聽課跟參與,問問題都有人回答,考上週的概念能回答得出來,發現自己答不出來的學生下課還跑來追問😆
每節下課都有人來問問題,下課時同學們的拍手對講師真的是種增強💪

計畫繼續攻讀研究所的同學很多,助教也已經錄取台大心理所。
打算念臨床諮商的同學也不少。冷冷的早九,到課率卻比想像中高、問的問題也很不錯。
這樣的學生未來會如何在我們的社會裡做出貢獻與改變,很讓人期待呀!

以下摘錄兩個我覺得有意思的提問分享給大家:

1. 施測「親職壓力量表」的目的是什麼?為了幫助孩子脫離充滿壓力的親職關係嗎?

答:兒童心理師的工作對象是「個案身邊的整個系統」,而非只有個案症狀的處理

當親職壓力大時,也會影響案家的情緒、相處、因應能力。
若單是個案症狀改善,但系統仍是充滿張力或是疲乏、不信任,那個案也還是會有症狀以外的辛苦(可能是情緒的、人際的、生心理的)。

反之,如果親職的壓力能夠被評估、進而得到協助跟舒緩
那家長會更有能量繼續陪伴孩子的症狀因應。

所以我們施測親職壓力量表的原因是協助整個系統、家庭,不只是個案的症狀被處理,
還包含當家長的親職壓力能夠被評估和幫助時,就有可能為家庭帶來不同。

2. 如果有一位臨床心理師去找臨床心理師求助,那既然雙方都對這些測驗很熟悉了,那要怎麼評估這個臨床心理師的狀況?

答:這個狀況並不罕見,心理師也會有心理需求。

主要是先了解為什麼這位心理師前來求診?他的需求跟困難是什麼?才能設計對應的處遇。
另一方面,心理師不是只靠測驗工具進行評估,透過認真的行為觀察、經過良好設計安排的晤談,也可以讓我們了解人。


感謝教授的信任和幫忙,據說還先和同學們強調要好好聽我上課,因為兒童心理師很稀有🤣
無論這世界上的兒童心理師有多少,能成為和大家共享專注且有收穫的3個小時的那個心理師,讓我感到非常幸福哦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Scroll to Top